logo

互金专委会吴震:超过2693家平台从事现金贷业务,北上广居多

2017-11-17 10:24:16  作者:扁豆 来源:柒闻网 

11月17日,由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华夏时报、北京洞见传媒联合主办的“2017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举办,峰会邀请了多位监管层学术界及优秀行业代表,围绕着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合规、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在发言中表示,技术监测发现,当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最多,数量为1366家。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三个地区。
 
 
实际上,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新增互联网金融平台明显递减,同时消亡平台稳步递增,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经技术平台检测,自2016年6月份以来,P2P网络信贷平台累计新增758家,累计消亡2658家。现在基本上整治办也是采用我们的数据。同时为了规避监管,部分新增的P2P平台科技公司等名义进行P2P业务,近两个月新上市22家。
 
吴震坦言,在校园贷在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校园贷的通知以后,技术平台发现,部分平台仍然在开展校园贷业务,或者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违规开展业务。
 
从今年的5月份到现在,累计发现在网站和APP上公开进行校园贷的平台有60多家。“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向学生进行销售产品,另外在现金贷等等也存在着由于审核不严,实际上是向这些学生进行借贷的情况。但我们认为不属于典型的校园贷,但是进行一些比较明显的产品,还有60多家。”

以下为吴震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金融风险感知与防范”向大家做汇报。
主要讲的内容有五个部分:
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建设情况。
第三、国家技术平台近期检测到的相关趋势和问题。
第四、在行业支撑方面的工作。
第五、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思考。
首先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利与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利处很多,但是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认为主要是三点:
第一个不管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来看,也有数量、业态的丰富性,首居与全球榜首,实现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弯道超车。虽然大家在说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时候经常参加国外的情况,看国外的规模和业态的丰富性,相比中国来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个特别讲一下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现在已经全面普及,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也提升了社会效率。围绕互联网支付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很多的问题,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这应该是得到共识的。
第三个说白了是普惠金融,部分解决了小微企业和部分群体融资难的问题,客观上有利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我们觉得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事物都有两面性,这里面也列举了互联网金融这几年也是社会的热点,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里列举了这几年发生的几个影响力比较大的事件。最早的是中信,今年有IGOXF、还有善心汇。IGOXF和善心汇这两个事还是挺有典型意义的,为什么?这两个最早不在国家关注的一些重点业态当中,应该是属于其他类。因为最早的时候关注几个七大众点业态,是最早联合发布的几大业态,这两个都是非重点业态的非知名企业,现在看下来有的时候危害一点也不少。
另外,今年九月份ICO涉嫌旁式骗局和非法传销,被叫停。今年也发布了上半年的ICO报告,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从7月18号到9月1号叫停,当时所有引用的数据都是引用我们的数据,当时是检测到了47个ICO平台,然后涉及的项目是60个,大概涉及10万人次的用户,涉及金额26亿。8月份的时候,整个金额数额和用户数又有比较大的增长,到了8月底也在发布一篇报告,但那时候已经叫停了,后来我们就没再发,相关情况已经报给了相关的监管部门。
所以说,从大的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是有四个:
第一,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存在着危及国家经济和金融秩序的资金隐患。这些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不是很清晰,所以存在着风险隐患。
第二,大量非传统金融进入传统行业,没有应急风控的能力。
第三,互联网金融巨头已发展到“大而不能倒”阶段,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危机,涉及面比较广。
第四,像虚拟货币、微盘等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包括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国家级的技术平台来长期应对互联网金融新技术、新业务的长期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最早的时候,市场不停地在变化,刚开始有网站、后有社交网络又有手机,同样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样的,由于它的基础数据不停地在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不停地发展,所以需要超期应对。
第五,网络安全问题或者是系统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根据我们的检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漏洞数量是一般网站漏洞数量的两倍,遭受攻击可能性是一般网站的三倍。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的挑战有哪些?
第一,摸底比较困难。因为互联网的金融比较多、变化比较快、位置比较分散,难以全面掌握总体情况,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摸底找来,下去看看工商数据,看看哪些是有资产管理、金融服务等等什么的好找。但是账户两个问题,一是找出一大堆公司,很有可能没有开互联网业务而已,只是纯线下的机构。
另外一方面很有可能是网络科技公司或者是咨询公司什么的,同样也是在干着互联网金融的事。最近我们也是告诉河北省最近新增加了5个P2P平台,他们还不信,后来给他们一看,全都是叫什么网络科技等等的公司。所以说,过去传统的摸底方法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
第二,很多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在现有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容易出现监管真空。举个典型的例子RCU模式有点证券的模式,但是本身虚拟货币又是归人民银行管,这里面可能就会有那些较差或者什么问题,同样有很多新的产品在裤裆里,大家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第三,事前难预警,问题高隐蔽,难核实,很难做到打早打小。这些企业发展实际上也是比较快的,监管的处置上也是比较困难的,有些时候说你要不出去的话,东西发展上出了问题,叫来老板为什么先前不管?有些处置还是比较空的。
第四,刚才也出到了信息处理层出不穷的挑战。
第二方面,国家互联网金融先分析技术平台的建设情况。
相关的情况在原来的很多会议上也都说过。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业态。要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需要互联网和金融双管齐下,技术和管理并重。
这儿不多说了,因为原来在很多的会议上都介绍过,现在已经形成了事前摸底、事中检测、事后跟踪、事后分析、综合探索的闭环体系,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目前基本上全部的流程已经快走完了。
我们的技术平台还是由五部分功能组成:
第一大部分功能是事前摸底,说白了对全国的互金情况进行摸底,并对每个企业进行画像,这是第一部分的功能。
第二部分的功能就是检测的功能,主要是对从资金、违规、舆情、网安等多个角度,对互金情况的舆情情况进行检测,并试图预警高危平台。
第三事后追踪,一旦出现平台跑路等等事件以后,可能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置。
第四是综合分析,基于前三者基础上对整个行业的分析情况,对一些资金的流向等等进行分析。
第五是前沿探索,对于虚拟货币和税收、微盘,最近可能对网络传销要做一个检测。
同时,整个平台的数据除了互联网的公开数据,还有我们的一些自有数据。同时和企业的数据,拥有企业的数据,应该说是同等系统建设以来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支持。从去年到现在为止累计有100多家企业和我们进行了数据的对接,当时为了支持数据对接也开发了一个自动化的互金企业数据接入平台,原来和企业对接都是谈好了把接口发过去,然后再调试什么的,流程比较长,为了减轻流程性东西开发了自动化的企业数据接入平台,通过平台企业企业甚至可以和我们不见面可以数据接入,比较大的提升数据接入效果。这个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技术平台自建设以来,随建随用,也在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指挥中,为地方金融办、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因为涉及到具体的工作内容,这里面不具体说。
第三方面,国家技术平台检测到的相关趋势和问题。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新增平台明显递增,同时消亡平台稳步增减,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经技术平台检测,自2016年6月份以来,P2P网络信贷平台累计新增758家,累计消亡2658家。现在基本上整治办也是采用我们的数据。同时为了规避监管,部分新增的P2P平台科技公司什么的名义进行P2P业务,近两个月新上市22家。
同时,实际上现在校园贷在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校园贷的通知以后。我们发现部分的信贷平台仍然在开展,或者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违规开展业务。从今年的5月份到现在,累计发现在网站和APP上公开进行校园贷的平台有60多家。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向学生进行销售产品,另外在现金贷等等也存在着由于审核不严,实际上是向这些学生进行借贷的情况。但我们认为不属于典型的校园贷,但是进行一些比较明显的产品,还有60多家。
第二,现金贷发展比较迅速。现在发现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最多,数量为1366家。这里面2000多家里有的是P2P平台在进行现金贷业务,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网站平台也在进行现金贷业务。然后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三个地区。现金贷突出的一个多头借的问题,目前上百亿的用户存在着多头借的情况。涉及的平台数额较大的规模平台和小额的平台。
同时是网络催收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以及民间借贷的发展,借助互联网进行催收的情况还是比较厉害的,而且造成了比较大的一个舆论影响。因为催收属于金融问题社会化的外溢,我们也对网络催收情况启动了检测,现在主要的模式是有滴滴模式、自营模式、信息服务和其他。滴滴模式像滴滴打车一样,债券人发到网上,催收人像借贷一样催收工作。总体情况,发现催收平台370个,累计催收项目188万,涉及的金额高达1.7万亿,我们怀疑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债券,可能还涉及到民间借贷的债券,注册的催收佣金率24%,注册的催收人数超150万人。今年发现违规是10000余万次,施害人79万人,致20多人死亡。
另外是虚拟货币,自从虚拟货币9月份被叫停以后,现在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场外交易发展的比较快。场外交易有好几种,比如说有什么论坛就点对点很难检测。但是有专门的场外交易平台,在提供换虚拟货币的场外交易服务,目前检测到支持人民币的场外交易平台有14家,时间大概就集中在10月底到11月中,而且从网价的服务器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
这里面有一些是老牌的场外交易平台,但是也有新的一些场外交易平台,就是以localbitcoins这个平台在2月份之前BTC和人民币在场外交易额额相对较少。今年2月初交易平台禁止提币,交易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到了6月份开放提币以后规模上来了。10月份的时候检测到的数据大概是日均6.4亿的交易额,但是11月份由于又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平台,10月份的情况还在检测。
除了在监管支撑方面的工作以外,我们也进行了行业支撑和服务的工作。为此,这边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国家互金技术专委会,这是在工信部指导下联合的一行三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项委员会。另外一个是去年10月份,我们也获批成立了工信部,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围绕这两个机构进行了相关以下工作。
第一,是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现在目前还在推进,主要是围绕着运营透明度和实力透明度和资产透明度,定期发布一些行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和一些企业违规行为的检测报告。
第二,推出了理财安全助手APP。实际上APP推出的目的是为了推出公众核验。去年的时候接入的数据并没有用于实际的监管,那时候就是说很重要的目的是给很多领导做展示,所以数据的真实性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关键的。但是随着一些数据日益监管面临着比较重大的问题,就是说监管能不能体现在数据?这些数据是真的。但是这些数据的确在逻辑上存在着漏报或者是错报的可能性。如果说我们以漏报或者错报的数据为基础检测,到时候出了事以后都觉得挺好,一点也发现不了。所以怎么解决数据真实性问题?而且也认定是互金监管的核心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一点小事,但可能是核心问题。所以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是公众核验。
什么叫公众核验?企业的数据对接以后,对接的不是统计数据,而是明细数据。数据向企业的投资者开放,让投资者来查。如果是投资者能查到自己投资的话,那就说明企业如实上报了数据。如果投资者查不到,那就说明存在着漏报或者是错报的可能性,投资者可以向我们反馈,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方式,众测平台靠相互一起来测试。所以我们开放了APP来做这个事情,后来考虑到只做公众核验,相对比较单一,后来又增加了舆情方面的推送。好比如说,投资者关心自己的股票一样,定制自己的相关平台,关心相关平台的情况。
此外,还建立了电子备案平台。实际上这个平台也是在国家的立项范围之内,建设了一个平台主要是为电子合同进行存证和保权。有几个优势,第一个是国家平台,比商业平台来说有客观的中立性,相关的数据安全可以得到保护。第二个高级别加密传输保护,保证证据的真实性。第三个提供相关的司法服务。
此外,也建立了反欺诈和网络安全的检测。反欺诈平台资源库积累了千万量级的反欺诈资源,进行了相关的测试,效果还是比较安全的。最后是网络安全监管平台,放在工信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检测等系列的工作。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测和移动APP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监管和处置仿冒钓鱼网站和移动APP保障企业与用户的合法权益推动互联网金融信息流安全相关行业标准的设立。
最后,简单谈一点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思考,还有一点不成熟。
第一感觉到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浪潮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展开,比较突出的有六大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前四项应该来说到现在为止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在我们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是作为基础设施存在的,大技术可能在风控什么的很多方面,移动通信像APP什么的,也是咱们主要的获客,可以获取流量的手段。物联网目前用的还不是多,记得一两个月前看到物联网金融,当时没有太搞明白物联网金融是什么大概的意思,可以通过物联网对供应链进行追踪什么什么的,观察资产的情况。
重点想说的是最后两个,一个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技术,目前应该还不是特别的成熟,但是也表现了比较大的潜力。将来对互联网的技术影响有多大?现在还是无法估计的。对互联网金融来看,总的从技术角度来感觉,现在互联网金融处在初级阶段,为什么定为初级阶段?认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对传统金融的模仿或者是对传统金融的某些环节进行改善。但是随着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有可能推动互联网金融性更高阶段的迈进。以区块链为例,因为它改变了基础设施,像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初级阶段是什么?互联网支付。像P2P很多都是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应用而已。如果从区块链角度来看,它重构了互联网组成,而且像人工智能就更不好说了,所以将来可能会向更高级的阶段迈进,都会很大的改变当前监管情况。因为现在当前监管的所有都是以技术监管,如果以后都是驱动性了,很多机构就不存在了。
我们的主要困惑,搞这个也搞了一年多了,但是还是无法找到一个确保安全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的办法可以提升安全性或者是提高什么的,可以把安全性从30提高到70、80甚至更高,但是没法达到100%的保证安全性,这是目前一个比较大的困惑。以前监管机构也在委托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不管是战略层面,战术层面也要进行梳理。战略层面是对互联网的金融带来容忍度有多大,容忍度的问题。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变得很小了,但是企业发展总是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就面临着痛处的问题。第二个战术层面就是大家讲的比较多的监管,像概念很多,到底怎么落地等等的。还有文化层面,怎么改变老百姓对现有方面的预期,这是综合系统性的工程。
我主要的汇报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到:  
来源

柒闻网

热点

推荐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