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银行惊现“内鬼”。
近日,经济观察报披露一起“信保贷”骗局,涉及华能信托、徽商银行、人保财险三家知名金融机构,涉案金额约12.68亿元。
报道显示,2019年6月,华能信托与徽商银行签署服务协议,开展“信保贷”业务合作。该业务由华能信托提供资金,由徽商银行担任资产管理服务方,负责个人消费贷款发放工作,并引入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人保”)作为担保增信方。
也就是说,该“信保贷”业务的资金来自华能信托,具体放贷事宜由徽商银行操办,包括借款人实名验证、保单核验、申请理赔、资金划付等,深圳人保提供担保,一旦借款人无法还款,保险公司会将资金损失赔偿给华能信托。
令人意外的是,这套看似安全的风险分担机制,却因三方“内鬼”的合谋沦为骗贷工具。
徽商银行员工张川、刘成辰在负责“信保贷”业务期间,将兴睿科技公司实际控制人迟金龙引荐给华能信托。而后,迟金龙透过广北融资租赁实控人曾向璇,联系到时任深圳人保车险直属支公司总经理的邓椿,几人暗通款曲促成华能信托与深圳人保的“战略合作”,甚至还拿到盖有公章的保险合作方案。
紧接着,迟金龙通过行贿张川、刘成辰,伪造深圳人保保单,推送虚假借款人信息至徽商银行系统,以获得批量贷款。
最终,由张川、刘成辰两位“内鬼”打配合,在未核实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和借款意愿的情况下,为前述虚假的“借款人”开立账户并关闭短信通知,让那些被“冒名者”浑然不觉。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检察院事后指控,2019年7月10日,迟金龙向张川、刘成辰二人指定账户转款,刘成辰分得400余万元,张川分得76万元。
司法材料证实,华能信托用于上述“信保贷”业务的信托资金,即是通过徽商银行的“徽常有财”APP所销售的“华能信托金盈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而来。
最终,该起案件造成徽商银行代销的“华能信托金盈30号”项目逾期兑付,投资者起诉引发连锁反应,2023年2月华能信托报案,警方正式立案侦查。至案发前,还有超过17亿元的资金尚未收回。
“内鬼”出没的同时,徽商银行近年来的业绩亦承压、减速。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1.57亿元、净利润9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3.81%。
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1.06% 至145.30亿元,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收窄20个、25个基点;资本充足率指标自2024年末起持续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报告期内,徽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激增190%,逾期贷款余额亦较年初有所上升,资产质量压力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