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拟拆分海外业务上市,“不赚钱”的海底捞还能怎么“捞”?

2022-07-20 20:04:37  作者:文聪 来源:柒闻网 

日前,海底捞(06862.HK)海外子公司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特海国际)向港交所递表,并计划以介绍形式在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所谓介绍上市,是指公司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直接申请上市,仅获得挂牌买卖的资格,不涉及资金筹集。

由于省略了“公开招股”等环节,介绍方式能够使企业快速上市。那么海底捞旗下特海国际为何如此急于分拆上市?

三年合计亏损超2.38亿美元

“分拆符合本集团及股东的整体利益,且建议分拆将使保留集团及分拆集团均处于有利位置,可以更好的发展其各自业务......”,海底捞表述其分拆海外业务上市的原因。

就业绩来看,特海国际直至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且近三年合计亏损超2.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06亿元。

2019年至2021年(也称报告期),特海国际分别实现营收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对应的期内亏损分别为3301.9万美元、5376万美元、1.51亿美元。

分业务来看,特海国际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餐厅运营。2021年,特海国际的餐厅经营贡献出2.96亿美元的营收,占同期总营收的比重为94.8%,外卖业务录得0.12亿美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8%。

实际上,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特海国际的整体翻台率、每家餐厅平均每日收入等指标均在下滑。

其中,特海国际的每日翻台率由2019年的4.1次降至2021年的2.1次;每家餐厅平均每日收入则被“腰斩”,由2019年的2.08万美元降至1.28万美元。

 

不过,特海国际的业绩指标也并非均受疫情影响而下滑。以总客流量为例,2019年,特海国际的总客流量为810万人次,2020年微降至710万人次,而2021年,其总客流量达到980万人次。

报告期内,特海国际的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28.7美元、29.4美元以及30.3美元,客单价在不断上升。

这也就是说,2021年,特海国际的总客流量以及顾客人均消费均超过疫情之前,可同年,其盈利能力并没有因此改善,净亏损则同比扩大了64.9%。

今年第一季度,特海国际实现营收1.09亿美元,对应的期内亏损为285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331.5万美元。

此外,一直亏损的特海国际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其2019年在5个海外国家中有24个餐厅,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其门店一度覆盖了11个国家的97家,重走了国内扩张的“老路”。

国内业务深陷“闭店潮”

回到国内业务,由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此前对疫情形势误判,在2020年下半年疯狂扩店,导致海底捞深陷亏损和闭店的泥潭之中。

2021年,海底捞净亏损超41亿元(未标识,均为人民币),同比扩大92.55%;闭店300家,其中260家门店为永久性关闭。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面对业绩下滑,张勇在2021年的股东大会上讲道。

为挽回损失,2021年11月,海底捞公布“啄木鸟计划”,即调整门店战略方向,对部分门店进行优化,对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进行“关店止血”。

今年以来,海底捞“闭店潮”仍在继续。极海品牌检测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已有68家门店连续30天未能营业,按常理可以理解为“闭店”。

除闭店以外,为降低亏损,海底捞曾接连几次上调菜品价格。2020年年初,海底捞一些单品价格上调1-3元,此后还被曝出毛肚从200g缩水到138g。

不过,2020年4月,海底捞公开涨价的消息一度冲至热搜,消费者们并不买账。海底捞在官方微博中称,会将价格调至疫情门店停业之前的水平。

而据海底捞财报,2020年,其顾客人均消费110.1元,仍是较2019年的105.2元增长了4.9元。不过,2021年,由于客均点餐量的变化等,海底捞的顾客人均消费则降至104.7元。

优势渐退,食安问题频发

目前,国内火锅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各家火锅门店想要提升服务质量也并非难事,火锅店竞争开始变为创意竞争,这意味着海底捞早期以服务为特点的杀手锏,也在逐渐失去优势。

反映在数据上,报告期内,海底捞国内业务的翻台率分别为4.8次/天、3.5次/天及3.0次/天。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自不必说,但后疫情时代,海底捞难掩客流正在减少的事实。

且值得一提的是,同期,海底捞国内的翻台率均高于特海国际。由于饮食的差异,走向国外特海国际同样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而单就翻台率来看,特海国际有些“水土不服”。

此外,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饮食安全均是餐饮行业的重中之重。可是,仅在2022年,海底捞厦门一家门店就因食品安全工作处理不到位被立案查处。

具体来看,今年5月25日,厦门海底捞龙岩大道分公司因未按要求做好“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被龙岩市新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立案查处。

这并非海底捞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去年10月21日,海底捞旗下子公司上海捞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济路分公司因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而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

国内业绩尚未恢复,另一边却加快正在亏损中的特海国际单独上市。实际上,分拆连续亏损中的特海国际确实能够在财报中减轻国内业务的业绩压力,可反过来,特海国际又能否成功上市,跑赢资本市场?就目前来看,前路漫漫。
分享到:  
来源

柒闻网

热点

推荐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