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央行范一飞:消除利用支付拓展交叉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

2020-09-25 09:45:27  作者:南木 来源:柒闻网 

近日,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支付产业数字化表示,随着新技术深度应用,非接触识、智能化、融合化将成为支付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词,突出表现是支付效率提升、支付流程优化、数字深度融合运用、数据安全智能提上日程。
 
范一飞指出,支付产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与支付业务深度融合的过程,支付交易、清结算服务等都带有明显的技术化、数字化烙印。支付产业连接广大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及众多单位、个人,从本质上看属于典型的网络平台型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传导效应,从而决定了数字化在支付领域应用的广泛程度和综合效果。
 
另支付产业本身的数字化发展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支付业务的场景化建设和丰富发展,使得数字化溢出效应大大增强,带动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催生出电子商务、餐饮外卖、共享出行等一大批新业态。从这一意义上说,支付产业是我国经济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范一飞提到,在顶层设计指引和产业各方面推动下,支付服务数字化多面开花,在数字货币、数字化开户、数字票据、数字银行卡、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数字化网点等方面均有所斩获。
 
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例,数字人民币(DC/EP)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运营用新技术对M0的数字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础货币。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封闭测试”,范一飞称,“数字化开户方面,我们积极鼓励运用科技手段为企业使用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开户提供便利,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正在试点,无介质开户正在探索。”
 
另今年8月,中国银联和相关机构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申请、快速领卡,为持卡人提供全面、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
 
范一飞表示,总的来看,我国支付产业数字化起步较早,正处于向纵深话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个过程中,新老发展阶段交织,新老问题并存。
 
例如,大多数持牌机构数字化转型不足,数字化发展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向持牌机构重复采集数据,加重持牌机构负担,也带来相应风险;采集后的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形成数据资源浪费;数据挖掘力度不够,数据倍增作用得不到最大释放。
 
老问题依然集中在利用数字化发展成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跨境赌博加速向国内全方位渗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
 
此外,支付产业数字化绕不开安全问题,数字化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据安全首当其冲。支付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安全不仅涉及广大单位和个人的隐私保护,还关乎金融稳定甚至国家安全。数字化过程实质上是从事数据的活动,必然涉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换、使用等多个环节,还涉及数据交互和融合应用的多类机构,数据容易被非法获取、利用。此外,过度采集、违规使用、非法交易、擅自泄露数据等问题屡见不鲜。
 
范一飞指出,做好数据治理是数字化监管的必由之路。
 
一是提升数据整合共享能力。梳理面向持牌机构的数据采集,按照同类业务确定一个采集主体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减少数据报送负担,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共享所依赖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数据资产动起来、用起来。
 
二是提升数据融合使用能力。在保障数据质量前提下,依托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分布式计算资源共享,加大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供给,支持多主体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数据洞察能力,形成平台共享供给的规模效应和正外部性,解决数据“用而不深”的突出问题。
 
三是提升数字化国际竞争能力。曾经的领先只代表过去,越是繁荣发展越要有忧患意识。要紧扣支付主业下功夫,瞄准国际前沿加快数字化步伐,继续提升数字化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打造更多的国际一流支付产品,培育更多的国际一流企业。
 
另外,范一飞还提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业务处理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极易引发风险跨市场传染蔓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深刻领会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部署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没有理解透和把握好金融业务的风险本质、业务边界。
 
“希望这类机构提高站位,积极配合监管,切实整顿超范围经营信贷业务,消除利用支付拓展交叉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范一飞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要加强功能监管,防范个人过度负债,对学生等特定群体强化专项业务管理,规范互联网贷款资金流和信息流;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业务开通流程,打击信息采集中的霸王条款,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
 
分享到:  
来源

柒闻网

热点

推荐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