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银消费金融“狐假虎威”?疑似征信版714高炮,营业利润却“腰斩”

2019-07-08 17:01:10  作者:青青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714高炮已经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多位聚投诉用户投诉称,持牌金融机构中银消费金融却与714高炮合作,为后者“输血”。
 
柒财经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中银消费金融目前已与新浪金融旗下有借、新浪卡贷等平台合作。其中,新浪卡贷还作为贷款超市为多家现金贷平台导流,而“新浪卡贷上全部都是714高炮”。
 
在借款人看来,中银消费金融为新浪金融平台提供资金,而新浪系借贷平台又与高利贷、套路贷平台“搅和在一起”,中银消费金融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还注意到,中银消费金融与新浪金融的合作也并不乐观,而且收到了大量投诉,包括砍头息、高额逾期费、实际收费与应还款项不符、暴力催收,甚至在还清借贷后出现新的账款等等。
 
目前,聚投诉上中银消费金融的投诉贴解决率仅为10.7%。另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中银消费金融还曾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等被上海银监局处罚。
 
其中,2018年5月28日,中银因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38.68万元的罚款。10月10日,中银因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同年10月19日,上海银监局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被上海银监局罚款150万元。处罚的原因为:一是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二是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三是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
 
“仗着征信”收取高额逾期费
 
借款人王靖宇(化名)告诉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自己在新浪卡贷上借款25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245.8元。按照财务IRR公式计算,该项借贷的月利率为3%,也就是年利率36%,即国家法定年利率的红线。
 
 
“现在还剩2期没有还”,王靖宇对于1个月300多元的逾期费提出了质疑并多次要求协商,但遭到借款平台的拒绝。
 
对于高额的逾期费用,新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资金是由中银消费金融提供的,对费用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咨询中银消费金融,新浪金融既不提供借贷服务,也不收取借款用户任何费用。
 
“中银这边也不管,拖着不处理。”王靖宇称,一直以来的投诉一点用都没有,“聚投诉给他们发邮件也从没有理过我,直到打了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投诉电话中银才进行了回复。”
 
而在回复电话中,中银也没有给出好的解释或者解决方案。“回电话的是一位经理,说稍后会有专人再回复我来解决问题,十多天过去了,根本没有人来问过。”王靖宇怀疑这仅仅是短暂的安抚,对方可能并没有进一步协商的意愿。
 
中银消费金融的“不着急”可能是有所依仗。马上,王靖宇的征信报告上出现了2笔200多元的逾期,正是此前在新浪卡贷上没有达成协商一致的欠款。
 
“难道我是为了200块跟自己的征信过不去?这个收费明明就是不合理,本金200多元,现在逾期要还700多元。而且新浪、中银互相推脱,一直不肯解决,我也赌气不管了,我比较犟,就是不服气。”王靖宇坚持逾期费用不合理,应当免除该费用并恢复其征信。
 
目前,王靖宇的逾期依然没有处理,还一直上着征信,其信用卡也被银行风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银的回复电话中,称逾期费用是“1天5块”,而实际的月逾期费用却高达300多元,这样的逾期费翻倍现象也令王靖宇极为疑惑。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多次尝试联系中银消费金融,不过,中银消费金融微信公众号页面暂未上限人工在线客服,而智能客服提供的全国统一服务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接通。
 
出现“新生账款”
 
与王靖宇的倔强抵抗不同,借款人顾飞翼(化名)连倔强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中银消费金融从银行卡直接扣走了200多元。而这笔费用在陈飞翼看来,根本就是“天降欠款”。
 
顾飞翼对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自己在中银消费金融平台上借款大概2000元,1年多的还款周期,每个月都还200多元。“可是在我还款已经还清以后,中银消费金融却说我有个200多的逾期。”
 
“这个贷款我早就还清了呀!”顾飞翼愤愤不平,“这不是诋毁我吗?说我逾期100多天不还钱,我要是真逾期了100多天,平台怎么现在才来催收?”在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求证时,顾飞翼无奈表示,当初的APP已下架,目前也无从追述,连借款记录都没有。
 
对于顾飞翼的质疑,中银消费金融坚持称,“没有还清就是没有还清”,双方陷入“新生账款”的“罗生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底,顾飞翼被爆通讯录,“没有打电话没有短信的通知的情况下,群发短信到我公司同事、领导、家人、朋友。好几个朋友同事,都收到电话,各种诋毁我的人格。”
 
此外,还有多位借款人表示借贷金额早已还清,中银消费金融却未结清账单,同时征信记录也显示呆账。
 
借款人陈琛(化名)还表示,曾在新浪有还上借贷,半个月后该APP无法打开也无法重新下载更无法还款,由此造成的逾期中银消费金融并不作出让步,称“都是合作APP联系处理”并上报征信。
 
而在聚投诉当中,关于中银消费金融的投诉贴也集中在暴力催收与高额逾期费用上。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暴力催收不仅包括爆通讯录,还伪造法院文件,威胁借款人。
 
 
营业利润“腰斩”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2010年6月,是经中国银监会获准建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股权方面,经过2015年的增资变动,中银消费金融的股东分别为中国银行、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并分别对其持股40.02%、20.64%、12.57%、12.37%、9.9%与4.5%。
 
据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财报,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50.59亿元,全年利润7.54亿元。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贷款360.79亿元,不良率为3.15%。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中银消费金融的利息收入大幅增长,从2017年的54.1亿元增至2018年的67.5亿元,同比增长24.8%;利息净利润从2017年的39.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7.4亿元。
 
 
与此同时,中银消费金融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收入更是从2017的亏损0.3亿元,增长至营收1.4亿元。也就是说,在大量的高额逾期费、变相高利率的投诉下,中银消费金融在利息与手续费方面实现了“双丰收”。
 
然而,与迅猛高涨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不同,中银消费金融的营业利润却不容乐观。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其营业利润为18.36亿元,至2018年该数据已下滑至7.54亿元,同比下降58.93%。
 
相应地,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也由2017年的13.75亿元大幅缩减至5.59亿元,同比下降59.35%。
 
此外,中银消费金融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大幅萎缩。2018年,其现金及银行存款为0.62亿元,约为2017年现金及银行存款的3成。(文 / 青青)
分享到:  
来源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热点

推荐

快讯